关于 “第一/开端/起点” 的总结

  1.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林则徐
  2. 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资政新篇》
  3. 最早对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 冯桂芬
  4.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洋务运动
  5.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6.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是 洋务运动 (京师同文馆)
  7. 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是 维新变法 (京师大学堂)
  8.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戊戌维新
  9. 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兴中会
  10.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同盟会
  11.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萍浏醴起义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 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 上海机器工会
  14.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中共二大
  15. 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是在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6. 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是 五卅运动
  17.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九一八事变
  18. 整风运动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学风问题
  19.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是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0. 第一生产力 — 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 创新
  21. 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劳动
  22. 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论十大关系》
  23. 第一次正确阐述十月革命的性质的著作是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24. 第一次公开打出 “工农革命军” 的旗帜是 秋收起义
  25. 新时代党的建设中摆在首位的是 政治建设
  26. 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是 尊重自然
  27. 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平等
  28.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是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
  29. 人类最基本的关系 物质生产实践
  30.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四选二)
    1.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获
  31.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生产相对过剩

关于 “核心/焦点/中心” 的总结

  1. 整风运动最重要的任务:反对主观主义
  2. 整风运动的重点:教条主义
  3. 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4.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
  5.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共享
  8. 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9.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10.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做主
  12.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3.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14. 生态文明的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5.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中特最本质特征、中特最大优势、所有的根本保证)
  17. 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
  18. 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加快发展新进制造业
  19.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20. 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21.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2. 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是 土地制度改革
  23.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党的领导
  24. 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 生产力
  2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
  26.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人民幸福
  27. 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党的领导
  28.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9. 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是 “公义胜私欲”
  30.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运动
  3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32.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33.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5.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群众路线
  36. 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7. 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经验是 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38.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是 全面开放
  39. 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 实体经济
  40. 真题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矛盾本性 ,是人的思维的 至上性非至上性 或人的认识能力的 无限性优先性 的矛盾
  41.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资本积累
  42. 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 “左” 、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主观主义
  4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了 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 ,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 领袖个人

关于 “反侵略斗争” 总结

  1.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 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是 义和团运动
  3. 同盟会发动的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4.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关于 “方针” 、 “原则” 总结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 进步势力 、争取 中间势力 、 孤立 顽固势力
  2. 新中国成立期间,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 对农业改造的方针是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4. 对农业改造的原则是 共商共建共享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6.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民主集中制
  7. 仲裁的原则包括 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
  8. 现代法治的原则是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平等

易混淆词

  1. 中特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中特的基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3. 中特的本质要求 共享
  4. 中特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
  5. 中特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
  6. 中特制度最大优势 党的领导
  7. 中特的根本目的 人民群众
  8. 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式是 加强定策设计摸着石头过河 相结合
  9.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把 节约资源 放在首位
  10. 在环保工作中要把 预防为主、源头治理 放在首位
  11.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 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 放在首位
  12. “四个伟大” 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13. 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 基层 下移,落到 城乡社区
  14. 中国梦的本质是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5. 中国梦是 中华民族团结奋斗 的最大公约数
  16. 党最鲜明的品格是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17.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特征是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18.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 经济循环畅通无阻
  19. 构建新发展格局起主导作用的是 国内大循环
  20. 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
  21.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
  22.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九二共识(一个中国)
  23. 两岸关系最大障碍和最大威胁是 “台独”
  24.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5. 一国两制提出首先是为了 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
  26. 国家哎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 党的基本路线
  27.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8.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9.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 国家、民族个人 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3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是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31. 乡村振兴战略 是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32. 在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 是核心内容